28日下午,成都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该院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引领区的十项举措,并发布2020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佳案例。

此举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新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实施方案》发布的重大历史时刻,成都浦东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引领区,服务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积极创新举措,充分彰显了司法服务保障大局的责任和担当。

成都浦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金水在会上发布了“十项举措”。

这十项举措围绕严格保护、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审判延伸四个方面发力,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引领区,服务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一是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企服快车面,认真落实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充分激发浦东创新创造活力;

另企服快车面,实施更大力度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推进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统一审理,服务保障自贸区产业发展;同时,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司法协作集群,服务带动长三角知识产权审判一体化发展。

三是深化审判改革创新,完善审判体系建设。

深化“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设计;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实质性、高效率化解;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在线化解新模式,完善网上全流程办案体系。

四是拓展审判延伸工作,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发挥知识产权司法智库作用,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同时,依托法官工作室推进协调联动共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此外,对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和调解成都中心,推进浦东参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与竞争。

吴金水院长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浦东法院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成都浦东法院党组成员、二级高级法官金民珍发布了2020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佳案例。

十个案例涵盖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等多种类型,其中既有《暗箱》诉《人民的名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戴森全国打假第一案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也有国内首例涉App唤醒策略网络不正当竞争诉前禁令、成都地理标志侵权追究刑事责任第一案等“首案”,集中体现了成都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思路和水平。

相关案件在定分止争的同时,在法律适用上亦具有典型性,体现了司法裁判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

在陆金所金融服务平台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通过对网络抢购服务加以评价与规范,不仅保护了科技金融企业和投资消费者的利益,更对维护金融平台营商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在美国“宝拉珍选”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中,明确保护商标在先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有效规制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充分保护了境外企业的合法权益,彰显了中国司法对中外主体知识产权的平等保护。

十佳案例中,成都浦东法院成功调处的美国李维斯公司起诉商标侵权纠纷案,系全国首例境外争议解决机构参与调解知识产权案件。

该案对树立我国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良好形象、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探索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路径等方面,意义重大。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