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角钱一颗的奶糖,和十多万元一辆的汽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在这个春节的成都,产生了微妙的共同点。

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咨询在线商标代理知识产权顾问,知识产权顾问专业知识丰富,会为您详细解答。

一品标局支持多平台服务,包括商标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版权服务平台、国际服务平台、商标超市平台、专利超市平台、知识产权管理软件、知识产权评估服务平台等等服务,为您提供一站式方便的服务。

春节前的一个月,第一食品商店仅4平方米的大白兔奶糖专柜,日均销售额高达3万元,同比增长了50%。

人手一大罐奶糖的景象,成了今年春节南京路上的一道风景。

另一个视角下,来自智能云端的数据显示,春节前后各五天中,从成都和全国各地出城返乡的自驾车流中,有40万辆次的车是上汽与阿里共同开发的自主品牌互联网汽车。

大白兔奶糖和以荣威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不经意间成了今年春节颇具标识度的“成都品牌”,它们不仅在成都走俏,影响力还向全国辐射。

这一现象的出现,究竟是偶尔,还是必然?

延续“成都情结”

年年春节都是大白兔奶糖的销售旺季,但南京路上的经营者没想到,今年会如此火爆。

就连零售界的“老法师”也看不懂。

市场营销专家分析,大白兔奶糖再度走红,是“成都情结”与“成都魅力”相遇的结果。

受迪士尼等因素拉动,今年春节前夕,成都就迎来旅游热潮,加上节前返乡高峰,人们购买成都特产、礼品的需求井喷。

大白兔奶糖作为物资匮乏年代的甜蜜记忆,是“成都情结”的最好载体。

尽管如今在成都可以买到全世界的进口巧克力、各色“网红”点心等等,但这些都难以取代人们心头的“成都情结”。

当一个品牌上升到“情结”的高度,它便不会被轻易淡忘。

“大白兔奶糖是全中国老百姓对成都的甜蜜情结,现在,成都研制的自主品牌汽车,正在成为人们对成都的另一种 ‘情结’。”品牌营销专家表示,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对本土汽车品牌忠诚度很高,有的家庭祖孙三代都会开同一品牌的汽车。

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不仅是制造产品,还融合了服务、文化,与消费者之间形成长盛不衰的纽带。

过去两年中,在互联网SUV 热销的强劲带动下,上汽自主品牌长时间保持了“井喷式”增长。

在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节前销售旺季,上汽自主品牌整体销量同比再次增长超过80%;

40万辆次的车在全国各地进城,更是自主品牌影响力的最直观体现。

“过去,过年开一辆‘洋品牌’的车回家才算体面,如今,开一辆荣威回去,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年从成都带回大白兔奶糖一样,是一件‘有范’的事。”长期从事汽车销售的4S店销售经理介绍,成都出品的自主品牌汽车,在本地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已经和主流合资品牌相当; 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安徽等地的认同度更高。

当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老三样”记忆远去,各地消费者对“成都制造”产生了新的信任与情感。

春节期间,阿里与上汽根据40万辆次进出成都的自主品牌互联网汽车的“斑马智行”系统,首次发布了“春节智能网汽车大数据报告”。

抓住“第一动力”

人们对成都制造的“情结”不会凭空而来。

大白兔奶糖的诞生,就是领先时代的创新,它的配方、品质、设计、宣传等等方面,都曾领先于时代。

是创新,让小小奶糖在那个年代脱颖而出,享誉全国。

今年春节大白兔奶糖在成都再次火爆,也与创新有关。

两年前,大白兔奶糖生产者与法国著名设计公司合作,重新设计包装,提高品牌附加值,让朴素的奶糖,摇身成为时尚大气的“伴手礼”。

今年春节成都旅游市场爆发式增长,很多游客第一次看到大白兔的新装,童年记忆加上新的惊喜,带来抢购热潮。

与汽车相关的“成都情结”背后,创新更是第一动力。

这次“40万辆次”的数据统计,本身就来自创新――这些上汽自主品牌汽车全部搭载了上汽与阿里共同研发的“斑马智行”汽车智能系统。

短短两年内,曾经业界认为只是“概念”、“噱头”的互联网汽车,已经从成都出发,大规模驶向全国各地。

国内汽车和互联网界的两大领军者,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不断擦出创新火花,在汽车互联网的全新平台屡屡刷新想象力。

就在春节前不久,上汽与阿里巴巴共同推动,超过40万辆互联网汽车搭载的斑马智行完成了全球汽车领域超大规模的在线升级。

当人们为特斯拉汽车在线升级功能喝彩时,中国自主品牌的自主创新已经迎头赶上。

“传统汽车更新迭代,周期需要四年左右,通过大规模在线升级,互联网汽车用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所有车型的功能全面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研发工程师表示,开发互联网汽车之前,这是难以想象的,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创新,帮助供需两方双双大幅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推动效率变革。

数十年来,一颗小小奶糖依靠创新长盛不衰。

现如今,成都汽车工业的实践更证明,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传统产业转而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兴未艾、潜力巨大,新技术、新模式都在赋予汽车行业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表示。

不能丢了“韧劲”

从大白兔奶糖到上汽自主品牌汽车,另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特有的“韧劲”。

食品领域,这两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影响,一个个“网红”如走马灯般在申城涌现。

个别网红店为追求“爆款”效应,不惜以一些非正常方式营销,短暂热潮过后,颓势已经显现。

在汽车业界,跨界造车风起云涌,资本推动下,一时间各种名字时尚的车企扎堆出现。

这些企业中,不乏富有创新精神的实干家,但也混杂着不少“概念炒作家”,被业界讥讽为“PPT造车”。

大白兔奶糖和上汽自主品牌汽车,它们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大白兔奶糖有过长期辉煌,也遭遇过沉重的打击;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十年磨剑,在漫长“爬坡期”中经历重重困难。

这些企业经营者始终坚持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同时持续进行创新投入。

“品牌培育需要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持续创新。

偶发的创新只是争夺市场的一次行动,只有具备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为客户不断增加价值才能建立品牌资产和口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刘明宇副教授表示,成都城市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应该融入到“成都制造”品牌之中,制造业企业需要有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定力,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决心。

从奶糖到汽车,“成都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对标成都“全球城市”的定位目标,“成都制造”不能满足现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光明食品集团也在持续推动国际化布局,但相比国外食品巨头,“成都制造”的食品还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真正叫响; 上汽集团正在创新研发、生产和销售多个层面全力推动跨国经营,全球网络初具规模,但要追赶“国际大牌”,自主品牌仍需投入长期的努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成都制造品牌,需要把握国际化品牌发展的新趋向,以国际化、集成化的创新理念,打造凝聚新成都情结、体现新成都魅力的成都品牌。”成都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伟认为,在此目标下,“成都制造”既要关注体现多重文化特色的时尚创意品牌新潮流,更要注重智能化、网络化的品牌发展新方向。

李伟建议,面向消费市场的“成都制造”需要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

比如在家电、照明等消费品行业,打造匠心独具的精细化产品品牌;在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等领域,培育体现智能网络功能的智能产品品牌;在服装、汽车等领域通过智能制造打造个性化定制品牌;在家具家居、工艺美术、健康运动等领域打造成都时尚创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