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成都社科院和市知识产权局共同主办的2012成都品牌发展论坛在沪举行。
论坛上发布了《成都品牌发展报告》,展示了2010年至今本市品牌的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在中国最具价值商标500强中,浙江的商标数位居第一,江苏排名第五,而成都排名第七。
这表明,成都品牌的发展与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还存在较大差距。
报告呼吁优化本市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早日把申城打造成“世界品牌之都”。
据 《成都品牌发展报告》主编、成都社科院经济学者姜卫红介绍,与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成都经济的溢价能力低了很多。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成都缺少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在与国内发达省市的比较中,成都的品牌地位也不容乐观。
例如,在中国最具价值商标500强榜单中,长三角地区共有133个商标榜上有名,但成都的商标数量少于浙江、江苏,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七。
当“金星牌”电视机、“水仙牌”洗衣机等老的成都知名品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申城的品牌发展出现了断层。
姜卫红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过去我们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政策资源相对分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保护与专业服务相对不足。
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政府和行业协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截至2010年底,本市已拥有成都市著名商标865个、成都市名牌产品1787个、中国驰名商标70个、中国名牌产品88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
报告建议,成都应加快本土品牌的国际化步伐,优化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成都市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从而全面统筹成都品牌建设工作,形成有利于城市品牌发展的组织体系。